按照清朝皇帝日常作息表,皇帝起床后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读《圣训》(注:新皇帝登基后,命史官编纂前任皇帝的《实录》和《圣训》,并每日晨读先皇《圣训》,作为施政的座右铭。)这一点,即使末代皇帝溥仪在退位也是如此。在清朝的历史里共有12位皇帝,溥仪作为末代皇帝, 他最佩服的先皇是谁呢?
可能大家会想到是满清奠基者努尔哈赤、“康乾盛世”的康熙皇帝或者乾隆皇帝。大家都想错了,溥仪最推崇的清朝皇帝是雍正。在溥仪所著的《我的前半生》有这样的记载,“我这时对雍正的《批谕旨》特别钦佩,我决定遵照雍正皇帝“察查为明”的训示行事。”溥仪为何如此推崇雍正,要知道雍正仅在位十三年,而且关于雍正即位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
康熙大帝的文治武功为“康乾盛世”的出现,奠定了一个基础,但康熙晚年却出现了国库空虚、贪腐严重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作为“九子夺嫡”的获胜者,雍正从康熙哪里接手一个看似富强的国家,其实是一个烂摊子,当然这样的局面也给雍正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
笔者曾在很多文章中提到,雍正不仅是清朝最勤勉的皇帝,而且算得上是中国帝王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康熙在位十三年间,他留下了一千多万字的奏折批语,要知道当时是用毛笔书写的,这堪称一个奇迹。雍正一年只在自己生日那天休息一天,正是如此勤政,有人说雍正是活活累死的。
上面是溥仪推崇雍正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不是雍正,可能大清早就灭亡了。溥仪《我的前半生》还记载这样一件事,溥仪退位后居住在紫禁城后半部分,曾多次出现了偷盗和纵火现象,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溥仪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在雍正的《批谕旨》中找到了办法。雍正曾在大臣的奏折中这样批示,“可信者人,而不可信者亦人,万不可信人之必不负于己也。不如此,不可以言用人之能。”
雍正还批示,“即经历几事,亦只可信其已往,犹当留意观其将来,万不可信其必不改移也。”溥仪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找身边的太监们去打听,外加自己去偷听太监们的谈话。种种迹象表明,溥仪还是想有一番作为,奈何生不逢时。
参考资料:溥仪《我的前半生》;雍正《圣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