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和朝鲜的史料中,展现的是努尔哈赤的残酷无情和杀戮,其进兵辽东时期所采用的屠杀和奴役人民的严酷手段,给辽民带来了深重的磨难。仅在沈阳城破之后,史载大约有7万军民遇害。
以后,清军在入关南下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江南的疯狂屠城,这一点毋庸置疑!
结合多方的史料,我们才能拨开历史的迷雾,完整还原出努尔哈赤的人物形象。
作为后金开国之君,一味征战杀戮的人最后只能自我毁灭,并不能成就大事。历史上雄踞一方的一代君主往往都有多副面孔:问鼎天下的杀伐决断,统驭部下的赏罚必明,渴求人才的礼贤下士,体恤士卒的解衣推食,往往是多种性格的复合,不是非此即彼的单一描述。这样,一个朝代的立国之君,才是有血有肉的形象。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二月,明辽东经略杨镐坐镇沈阳,以赫图阿拉(今辽宁抚顺新宾县,后金第一都城,清王朝龙兴之地)为目标,兵分四路围剿后金。
朝鲜国王光海君李珲派姜弘立率兵助明,李民寏作为幕僚随军渡江作战,后投降被俘,翌年七月获释归国。其将闻见所及,较详细地写进《栅中日记》,回国后又写了《建州闻见录》,向国王光海君呈报。
☆李民寏在后金营垒内生活了一年多才获释。李民寞所著的《建州闻见录》,为后人研究萨尔浒大战期间的后金制度提供了一手资料。
据这位被俘的朝军幕僚记载,他见到的努尔哈赤“容貌猜厉,年近七十而颇强健”,在朝鲜人看来并不是个面善的对手,一脸的猜忌暴戾之情。但实际上,努尔哈赤在八旗兵中非常有亲和力,可以和手下同甘共苦,赏赐也很大方。
☆《内阁藏本满文老档》是清入关前用满文书写的唯一官撰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努尔哈赤、皇太极两朝政治活动、经济状况、军事制度,乃至宫廷生活、社会习俗。是研究清初社会性质、早期满族历史、东北地理的珍贵文献,是研究清史所必须的第一手资料。
在《满文老档》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次,大雪初霁,努尔哈赤带着侍卫出去打猎,努尔哈赤看到树上落满积雪,就把自己所穿华贵的秋香色花缎衣脱下来,怕被落雪沾湿。
手下侍卫窃窃私语道,我们大汗“何所不有”,衣服湿了就湿了,何必这么当回事呢,就该直接去打猎。
努尔哈赤听到近侍的议论后,哈哈大笑,他说:“我又不是没衣服穿,好好的衣服被雪弄湿了有什么好的?我想着,与其让落雪弄湿衣服,不如把这件上好的衣服赐给你们,岂不善哉?”
努尔哈赤最后郑重地说了一句,“我所惜者,皆为尔众也!”有这样的领导,手下人怎么会不努力拼命跟随呢?
“解衣推人”的故事揭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努尔哈赤形象,恰恰是这些看似温情脉脉的描述,可以看出努尔哈赤统驭部下的本领。
在明朝和朝鲜眼中残酷无情的“夷酋”努尔哈赤,在《满文老档》中,竟然是一个堪比贤君的亲民形象,就这样冰与火、截然相反的的记载和描述,其实并不矛盾,也深刻地揭示了一代立国之君的复杂人性。
就连朝鲜俘虏也承认,努尔哈赤把身边的人“无不结为心腹,此必奴酋有笼络之术也”。努尔哈赤时而严酷,时而温存,如家长般统治着后金汗国,女真人都说“汗非一二人之父,乃举国之父也”。(图片来自网络)
您的关注、转载、分享、收藏是“风云漫记”创作的力量,您的评论、交流和指正是“风云漫记”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