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8月,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首都南京,曾国藩的个人威望达到了最高峰。此时的曾国藩拥有兵员人数,已经达到了百万之巨,这已经是全国最大的军事力量。此时的曾国藩完全可以来个“黄袍加身”,这样极有可能推翻满清统治,汉族重新统治中国。
大家都知道,赵匡胤之所以通过“陈桥兵变”得以建立北宋王朝,将领的支持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曾国藩仅仅是希望自己称帝,这是不够的,他需要麾下将领的支持。事实上,曾国藩的部下也多次劝进,但都被拒绝了,有记载的就达到了四次之多。
湘军攻破南京城不久,曾国荃率领湘军将领突然求见曾国藩。来到曾国藩面前后,众将领齐刷刷地跪倒在地,一言不发,曾国藩深知将领的意思。看到曾国藩面无表情,弟弟曾国荃递上了一个小纸条,打开纸条,上面赫然写道,“东南半壁无主,涤公岂无意乎?”
我们不知道曾国藩看到这两行字,是何种感受,只是面对跪地将领挥毫疾书,写完后随即退到后室。曾国荃等人不知所措,来到书案前,只见曾国藩在纸张上写了十四个大字,“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其实,早在曾国荃等人劝进前,左宗棠、李元度、胡林翼等人都有劝进,其中左宗棠的劝进最常被人提及。
晚清湖南有这样一种说法,“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正是这样的背景,左宗棠和曾国藩两人的关系并不和谐,甚至可以说是“死对头”。左宗棠也劝说曾国藩称帝,他别有用心地给曾国藩写了一封密信,内容很简单,“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这是暗藏深意的一封信,曾国藩洞若观火,提笔改了一个字,把“似”改为“未”,然后将信件退给左宗棠。说了这么多,曾国藩为何不称帝呢?对于曾国藩来说,脑海中忠君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这导致他没有打破这个束缚的决心。曾国藩从一个农家子弟最终成为呼风唤雨影响晚清时局的人物,跟清廷的重用是分不开的。
与此同时,随着曾国藩声望日盛,清廷已经对其有所防范。湘军的整体兵力在江南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关键重镇都被清廷牢牢把控。除了军事防范外,清廷还有意拉拢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与曾国藩分庭抗礼。
参考资料:《清史稿》、《曾国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