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和刘墉同在乾隆手底下当官,各种影视剧将二人的恩怨渲染的热热闹闹,非常有意思。不过,事实上,在和珅与刘墉同朝为官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刘墉都没有和珅的官大,处处被和珅盖过风头。刘墉的父亲是刘统勋,谥号文正的一品大员,怎么还斗不过年少丧父的和珅呢?娘娘慢慢跟您说。
实际,二人在为官的原则上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刘墉多次利用文字狱落井下石来讨好乾隆。虽然这事听来让人觉得别扭,但却是事实。不过,要是放在那个年代,只要想为官,别说想升官,就是想维持现状,不小心谨慎的讨好乾隆也是不行的。那我们说,既然和珅跟刘墉都是一门心思想要讨好乾隆,那为啥刘墉就是比不过和珅呢?
刘墉年轻时,曾因为父亲的举措,跟着吃过瓜落,下过大狱。而且刘墉家四代为官,到了刘墉父亲那,官至一品,谥号文正,几乎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所以刘墉骨子里的思想是,我就守住我们刘家的地位就行了。和珅不一样,从小失去父母,寄人篱下,在别人的白眼下长大,又讨到了那么好的老婆,自然骨子里憋着一股劲,要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
而且两个人的性格也不一样,细看历史我们会发现,刘墉是个慢性子,遇到什么事情特别稳,有时候乾隆想在他那里看到个结果,得干着急。和珅不同,他是个急性子,做起事情来干脆利落,别人十天办完的事情,和珅两天半完事了,而且完成的非常出色,很容易讨得乾隆的欢喜。
刘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在地方为官,和珅起步就是在乾隆的眼前。在地方时,刘墉虽然也知道落井下石讨好乾隆,可是更多时间他也会取信为民,做一些让老百姓传颂的功绩,但是这些事是成全了百姓,山高皇帝远,皇帝知道了表扬表扬就算了,哪里有和珅天天在皇帝面前,把事情都做到乾隆眼睛里来的真切。
再有,论起揣度乾隆的想法来,刘墉跟和珅的差别简直是一个青铜,一个王者。就拿查乾隆老丈人国泰一案就能看出分别。国泰这个人,跟乾隆和珅刘墉都有渊源。第一,国泰是乾隆的老丈人,女儿是乾隆的宠妃;第二,国泰跟和珅是铁杆,在乾隆面前也得脸;第三,国泰的爸爸跟刘墉的爸爸是好朋友。
所以,乾隆在想放国泰一马的情况下,让和珅跟刘墉一起查国泰的案子。本来想能够高枕无忧了吧?结果刘墉把国泰查了个底掉,和珅拉都拉不住。这事让乾隆面子上非常过不去,过不去还说不出啥,于是天天瞅着刘墉气不顺,各种给刘墉小鞋穿。大家说,这事要是让和珅自己查啥结果?肯定皆大欢喜啊。可是刘墉偏不这么干,他错误的揣测了圣意,一门心思想立功,结果弄巧成拙。
老话常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刘墉处处不合乾隆的心意,跟和珅较量一直落于下风。但他无形中得到早就看不惯和珅的嘉庆喜欢。于是在乾隆驾崩之后,和珅迅速倒台,刘墉摇身一变,成了炙手可热的红人。所以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各位看官,你们说呢?欢迎关注娘娘说历史,每天都有热气腾腾的历史小故事在这里等着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