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雨腥风”中的17世纪,中国东北部一个不起眼的小部落:女真人,却开始在世界东方强势崛起!这个落后的部落武装,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正式被整合为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八旗军。而这支初期规模并不大的部落军队,后来却一直影响着几百年的东方历史走向:他们接连击败了北部的诸多野人部落,东部的朝鲜,西部曾经称霸世界的蒙古各部,还有南方的庞大帝国:明朝。
部落武装迅猛扩张,正式建立八旗军制度
努尔哈赤,作为一支部落军队的统领,在他刚刚起兵的时候,女真人虽然几乎是全民皆兵,却只有十三副遗甲。当时努尔哈赤第一支部队兵力根本也不多,当时只是以黑色为旗帜,被称为“黑旗军”,努尔哈赤亲自统率。
努尔哈赤确实很在领导天赋,被他击败的北方部落越来越多,而主动归顺的部落也越来越多。因此随着自己统领的女真人口增加,一支“黑旗军”已经不足以保护部民和进攻外敌。于是在1589年,努尔哈赤又增设了一支以红色为旗帜的军队,也就是“红旗军”,这支新军努尔哈赤亲自统领,而原先黑旗军则交给弟弟舒尔哈齐。
这两支女真军队在努尔哈赤的出色带领下,开疆扩土,南征北战!随着努尔哈赤和他的军队名气越来越大,女真所有部族都开始投靠到努尔哈赤门下,于是1601年,努尔哈赤又建立黄、白、红、蓝四旗,各军的军旗皆为纯色,在冷兵器时代,特别是部落军队,因为士兵基本上都是文盲,一般都是用颜色来区别部队,这样做也非常有利于军事训练和战场调配。
后来努尔哈赤基本上统一了辽东女真各部,士兵也越来越多,原来的军事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需要。于是努尔哈赤在原先四旗基础上又增加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并将归附的各个满洲部落、蒙古部落、汉人都纳入这个八个旗管理。
八旗军人数虽少,却都是“复合型人才”
而这里一再说努尔哈赤人多,只是和他以前相比较,和大明军队相比,他的八旗军兵力一直都并不占优势。即使是增设到八个旗后,如果按照每旗300人为一牛录,按照早期努尔哈赤八旗军的编制:也就是300X5X5,每旗共计也才只有7500人。
那么八旗就应该是六万人吗?事实也并非如此,八旗早期编制虽然是每旗7500人,但这7500人当然都是男丁,而作战中会有死亡伤残,而按照女真人的人口来计算,并不能随时有壮丁去补缺,所这7500人的名额可能经常不能满编。
到1644年清朝入关的时候,据史料记载当时八旗军的总兵力只有55320人,而女真部的男女老少加起来人口也只不过是30万人。所以八旗军不一定有满编六万人,而是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这支军队肯定会出现有多有少的现象。
但不要看八旗军人数并不多,但这支军队却完全是一个农时务农,战时出征的兵民合一的军事制度。这些战场上的八旗将士下马种得了庄稼,喂得了牲口,采得了蘑菇。上马打得了野兽,砍得了敌人,攻得了城池,简直就是现在说的那种“复合型人才”。
加之努尔哈赤战斗中指挥有方,督军甚严,其军队又分为前锋,马队等军种,战场上各司其责。临战状态下不尽其责任者会被立地处死,没有指令前锋不能退后半步,八旗军的前锋部队实际上就是敢死队,这支精锐部队如果缺一个即会补一个。
这一系列铁血军规,加上一些运气!其实就已经注定了明清战争的结局,经过与明朝先后在抚顺之战,萨尔浒之战,开铁(开原,铁岭)之战,辽沈之战,广宁之战,松锦大战等一系列战争中大败明军,从而奠定了其入主中原的根基。
努尔哈赤铸就的这支所向披靡的军队,最终让几十万人的小部族,却完成了不可思议的征服奇迹:成功入主中原,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清王朝。毫无疑问,17世纪是清朝八旗兵的巅峰时期,也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
在亚洲曾经“所向披靡”,却在“歌舞升平”中没落
而很多人认为,八旗军真正强大的时期,还是在皇太极时代,皇太极对八旗军的制度事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并出现了汉八旗和“蒙”八旗。另外还对兵种进行了改革,八旗军由单一军种,变参展了集步兵,炮兵和工程兵等多军种。
而多尔衮入关后把明代的军队编入绿旗,当时主要负责维护地方的统一和治安。而大清嫡系八旗军仍然维持强大的野战能力,人数虽然依然很少,但更加精悍!而且在清朝,八旗后来不仅是军事编制,还是户口编制。八旗人在战时是战斗单位,平时就是相当于高于普通平民的户口,可以说八旗制度开创了清初兴盛的局面。
只可惜,这样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最终还是被岁月所无情腐蚀!其实清朝建立后,直到康雍和乾隆时代,八旗军也不见得已经退步,而且相比于部落时代,涉及军队正规化的很多方面例如盔甲和建制等等都是在进步,但在单兵素养上,却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
到了嘉庆时期八旗军已经明显开始走下坡路,虽然在清朝末年战争中,八旗军在战场上依然很拼(毕竟也是为自家而战),但是持续近三百年的歌舞升平,即使外国没有工业革命,这些一直享受着至高荣誉和待遇的八旗军人们,战斗力逐渐腐化却是无法否认的事!
《历史杂谈驿站》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