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仙芝,史料记载是高句丽人,他从小不权善于骑射,骁勇果敢,而且都说英俊潇洒。小时候跟随父亲来到大唐,20岁时被授予将军。
吐蕃占领小勃律时,大唐王朝三次派出大军讨伐都失败了,天宝六年高仙芝被封为行营节度使,命令其率军出击,高仙芝不负使命,智取小勃律,朝廷升他为安西节度使。天宝九载又奉命率军进攻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先约和,后突袭,生俘其国王和部众。出兵勤王,可谓是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后入朝,授开府仪同三司,任右羽林大将军。
怛罗斯一战,确实是阿拉伯赢了,从此中亚开始被伊斯兰入侵改型伊斯兰教。可是看看战争的过程,当时唐玄宗朝纲已经败坏,高仙芝7万人孤军(安西四镇汉军只有24000人,其他为各藩属的援军)深入,后勤得不到保障,还时时遭到吐蕃和回鹘袭击。
对面阿拉伯兵精粮足数十万人,兵力悬殊啊。由于后勤得不到保障,高仙芝只能拼死一战,最后发生了叛乱,才意外败退,当时唐军的战斗力可是有力压阿拉伯联军的苗头,特别是陌刀兵和大唐骑兵的战斗力强悍令阿拉伯人胆寒。高仙芝在撤退途中几次漂亮的防御战至今得到中外军事史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后来高仙芝率军东征时,宦官监军边令诚曾向高仙芝提了不少建议,高仙芝没有听从他的,使边令诚怀恨在心。边令诚入朝奏事,向玄宗反映了高仙芝和大将封常清败退之事,并说:封常清说叛军强大动摇军心,而高仙芝放弃了陕郡几百里地,偷偷克扣士兵的粮食和赏赐。唐玄宗听了边令诚的一面之辞后,大怒不已,居然派遣边令诚赴军中斩高仙芝与封常清。
天宝十四年十二十八日,宦官边令诚到了潼关,先把封常清叫来,向他宣示了敕书,将其斩首,暴尸于芦苇之上。高仙芝回到官署后,边令诚带着100名陌刀手,对高仙芝说:御史大夫也有诏命处死。
高仙芝急忙下马,说:我退兵是有罪,死罪我不敢否认。但认为我偷偷克扣赏赐和军粮,是诬蔑。"他对边令诚说:”上有天、下有地,兵将都在这里,您难道不知道?
他又回头对部下说:我把你们招募来,当然是想打败叛军多得重赏,但叛军力量正强,所以撤退到这里,也是为了加强潼关的防守。我如有罪,你们可以说,如没有罪,你们就喊冤枉。全军手下都喊:冤枉.......喊声惊天动地,边令诚带来100名陌刀兵也跟着潸然泪下。高仙芝看着封常清的尸体说:你是我提拔的,又接替我当节度,我现和你一起死!
高仙芝是大唐一代名将,他和封常清被冤杀引起了军心的动摇,也使唐廷丧失了两员具有作战经验的大将,对平定安史之乱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