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这句话是对曾国藩的最高评价,长久以来被人们广泛认可。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关注度很高的风云人物,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后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被人们称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与晚清其他名臣不同,曾国藩把文人、武将合二为一,既能舞枪弄棒,缔造了一支强悍无比的湘军,又能舞文弄墨,创作的《曾文正公全集》等影响深远的著作。中国人常说,盖棺定论。对于一个历史人物,即使再有争议,百年足矣。可曾国藩却成为了一个例外,一百多年后人们对他研究非但没有减少,反而与日俱增。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这样评价曾国藩,“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有人说,蒋介石案头就摆两本书,一本《圣经》,另一本就是《曾文正公全集》。
还有一个评价,也经常被人提及,据说是曾国藩弟子所撰,“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曾国藩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然而,人无完人,人们对曾国藩也有不太有利的评价,比如“曾剃头”,源自湘军攻陷天京后,对南京城进行血腥屠杀。
众所周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曾国藩能有如今的地位,离不开慈禧太后的对他的提拔。大量资料表明,曾国藩擅长“看面相”,那么他第一次看到慈禧太后有什么评价呢?
曾国藩虽然早早威名远扬,可真正得到慈禧太后召见的1864年末。之所以得到召见,是源自曾国藩率领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曾国藩是满怀希望进京的,可回来却是深深的失望,他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两宫(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皇上冲龄,亦无从测之。”
当时执掌大权的大臣中,曾国藩认为恭亲王奕訢人虽然极为聪明,但受一直受到慈禧太后的猜忌,“晃荡不能立足。”能有如此评价,曾国藩不可不老辣,后来事实也验证了曾国藩的看法,奕訢一生的官场沉浮就是最大的佐证。
参考资料:《曾国藩传》、《清史稿》、《曾文正公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