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李鸿章曾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这个变局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
这场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近代史,大清庙堂再也不敢小觑东方岛国日本,也深深刺痛了当时中国的精英阶层。从此之后,中国开启了痛苦的近代化步伐。
有人说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直接说明了清王朝的腐朽不堪。这是正确的,可人们往往忽视的一个问题,除了中日双方军事实力的差距外,软实力也差距惊人。
从国家主权民族角度来看,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中国是受害方。可如今翻阅当年西方媒体关于这场战争的报道来,绝大多数西方人都不同情清朝。反而认为日本打败清朝,是先进文明对野蛮文明的胜利,这是一次“伟大的进步”。
失败不被同情,入侵者反而被视为进步,这是为何?一切都是日本从中策划的结果。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来了个兵马未动,舆论先行。日本媒体精心策划,蓄意制造中国威胁论,尤其刻画满清对汉族的压迫,认为日本发动对清朝的战争,是“对中国百姓的救助。”
日本的这一行动果然受到了奇效,赢得了国际舆论的支持与理解。资料显示,甲午战争期间,包括西方记者在内,日军随军记者达到了114名,还有11名素描记者。
反观大清的媒体,也非常关注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但表现却差了一大截。中国媒体表现出现来的不是对战争的宣传,而是充满了对日本的讽刺,比如像“东夷之邦”、“撮尔小国”等字眼随处可见。
当西方记者提出跟随清军作随军采访时,遭到了拒绝。不仅如此,清军竟然将两名误入阵地的西方记者斩首示众。如果仅仅因为拒绝西方记者,还不足以让清军在国际舆论上一败涂地。
可当时中国很多媒体为吸引眼球,竟然胡编乱造。假新闻让清廷在国际上的形象一落千丈,比如旅顺大屠杀发生后,日本在国际上占据了上风。
正是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下,甲午战争后,惨败的清廷非但没有赢得国际上的同情,反而被视为落后的存在。
参考资料:《甲午战争中日双方的舆论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