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它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于明永乐十八年建成。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北京故宫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都城营建原则建造,其中三大殿更是古代建筑水平的巅峰之作。
谁曾想象,故宫三大殿曾在民国时差点被拆掉,如果不是一个人反对,可能如今我们就看不到壮观的故宫三大殿,这个人就是吴佩孚。民国建立后,在紫禁城前半部成立了古物陈列所,1925年成立了故宫博物院。
此后,经过抗战、内战的洗礼,故宫的文物虽大部分流失,但宫殿群却保存完好,实属不易。1912年,民国国会参众两院从南京前往北京,办公地在宣武门象坊桥前资政院旧址。
1923年,北洋政府认为国会会场狭小,筹划将参众两院前往紫禁城三大殿所在的位置,并将三大殿拆掉改建。就在此时,身在河南洛阳的吴佩孚获悉后大怒,立即向大总统黎元洪、国务总理等发出电报,强烈反对拆掉三大殿,称谁拆谁是罪人。
吴佩孚在电报中写道,“尝闻之欧西游归者,据云,百国宫殿,精美则有之,无有能比三殿之雄壮者。此不止中国之奇迹,实大地百国之瑰宝。欧美各国无不龂龂以保护古物为重,有此号为文明,反之则号为野蛮。其于帝殿教庙,尤为郑重。印度已逐蒙古帝,英人已灭印度王,而施爹利,鸭加喇两地,蒙古皇帝宫殿,至今珍护,坏则修之。”
吴佩孚的电文一经公开后,全国舆论哗然,各种指责扑面而来。当年5月26日,主持国会迁移的国会众议院议长吴景濂、参议院议长王家襄等人回电吴佩孚。
为了平息舆论压力,吴景濂等人在给吴佩孚回电中一方面解释国会迁移三大殿办公的理由,并表示政府没有拆掉三大殿改建西议院,而是仅仅在三殿楹柱之间,设置议席及旁听席。
纵然吴景濂等人的解释再合情合理,有一点需要指出,当时国会已经雇佣了中外工程师绘制了改建工程图纸。试想,如果没有吴佩孚的那封电报,可能如今我们真的看不到恢弘壮观的故宫三大殿了。
参考资料:《另类军阀吴佩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