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为什么会一直延续了千百年?究其原因,不过是“名利”二字。谈什么安邦定国,说什么为君分忧,都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名利。大部分人千辛万苦弄来了官职,算是没有辜负自己多年来读的书,按理说应当时时珍惜,退休后安度晚年。但是有一个乾隆身边的近臣,愣是在退休了之后把命给作进去了。
乾隆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延续了康乾盛世,在历史上算是一个比较包容的皇帝了。就连和珅这样的大贪官,只要你有才能,乾隆就会大大地任用。有一个叫做尹嘉铨的官员,凭借自己的勤勤恳恳,一直做到三品大员,身在九卿之列。好多镇守一方的大将也不过是二品。
晚年的尹老头更是受到了乾隆的格外欣赏,被任命为大理寺卿的职位。负责教育满清贵族的子女,这个位置可以说是很重要了。充分说明了乾隆对尹老头的信任。后来尹老头到了退休的岁数,就卸下大半生的官府,回到家乡享福去了。
事情到此应该圆满结束,一生顺风顺水,退休了之后也可以很骄傲地给别人说。老尹我曾经也是给皇族教书的人。可谁知道,故事这才开始。自从尹老头回到家乡以后,总感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想来想去,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没有人像之前那样尊敬自己了。
不管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在山东,甘肃等地任职,还是后来回到了京城,负责给满清贵族子弟授课。不管到哪儿,总有人前呼后拥,就算是那一群身上流着爱新觉罗高贵血统的孩子,哪个见了自己也要施一礼,道一声“先生”。但是回到家乡以后,再也没有人这样对待他了。
尹老头百无聊赖了好一阵子,终于等到了机会。在乾隆四十六年的时候,乾隆下来巡视,路过保定,离自己家乡非常近。尹老头最后还是没有按捺住内心的躁动,给乾隆写了一封奏章。并让他的儿子代自己递上去。上了奏章之后的尹老头满怀期待地等着乾隆的回音。
奏章上写的什么呢?原来是尹老头请乾隆给他的老爹加封谥号,并且批准将老爹“从祀孔庙”。孔子是万世师表,当政者为了提倡全国文化教育,历朝历代都共同尊敬的。除了皇室太庙,地位最高的就是孔庙了。尹老头的想法可真够大胆的,想让后世祭祀孔子的时候顺便也让老爹沾点光。
乾隆也算是很包容了,面对尹老头的无理请求,很直接地告诉尹老头的儿子:祭祀孔庙是国家定典,怎么可以妄求!念在你是为父亲的一片孝心,暂且饶恕,以后不准再提,不然一定追究你的罪名。
乾隆都说道这个份儿上了,那还能怎么样呢?不怎么样,只不过尹老头不服气又上了一封奏章再次请求。乾隆一看勃然大怒道:“竟大肆狂吠,不可恕矣!”翻译过来就是:你个狗东西还要乱叫,简直不可原谅!事情到这份儿上就别说皇帝没给机会了,经过三法司会审,尹老头被判凌迟。乾隆大恩大德,改判为绞刑。
世人都说神仙好,总有名利忘不了。但是命重要还是名重要,你心里都没点数么?好好的退休生活不过,非要折腾,你说这尹老头这是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