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一个世界史上颇具有传奇色彩的男人,他属于那种典型的文武全才,他不仅是20世纪全球最重要的政治人物,是二战的领导者,还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他的代表作是《二战回忆录》,也叫《不需要的战争》,据说他还是有史以来掌握单词最多的人之一,数目高达12万个,他还是一位声名远扬的顶级演说家,不仅文采出众,而且口才极佳。
说了这么多,我们回归正题,为什么丘吉尔要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称为“不需要的战争”?对于这个问题,丘吉尔本人曾在书中正面做出过回答,他们认为是善良者的软弱主张了恶者的凶狠,同时各大国家没有联合起来组建一个更大的机构。
丘吉尔认为,在一战结束之后,最恰当的处置德国的办法就是要求他们在30年内废除军备,同时战胜国们应该努力维持充分的军事力量。甚至丘吉尔还提出了一种更直白的办法:把所有战胜国所有需要的东西都从战败国搬走,并且让战败国中的一部分人充当永远或者暂时的劳役。这个办法虽然很“简单”也很“无情”,但是却非常有效,战胜国们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这么去办。
丘吉尔用“胜利者的愚蠢”来形容这些战胜者的行为,他举例子说,战败的德国被没收走了10亿磅的资产,但是美国人和英国人以及各个其他的国家随即又向他们提供了高达15亿磅的贷款,德国相当于没有失去什么,反而拿到了5亿的投资。同时,提供给德国贷款的国家也没有赢得德国人的感激,因为他们要“还”那10亿。美国人直到1931年还在向德国要赔款,但是奇葩的是,德国人能拿出这些钱,完全是因为美国给了他们比赔款更多的贷款,丘吉尔认为这个过程是荒唐的,同时“除了怨恨,什么也没得到”。
如果说战胜国没有削弱德国也就算了,但是谁能想到,他们开始“自断经脉”,削弱自己的力量。1921年华盛顿会议中,美国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计划,凿毁凿沉自己的海军,摧毁自己的军事设备。丘吉尔认为,这个逻辑是非常怪异、奇特的,因为英美两个竟然认为战胜国需要先自己解除武装,才能要求战败国解除武装。正是这种“善良者”的软弱主张了“恶者”的凶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