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朱元璋的成功九字诀洪秀全只学到六个成为太平天国失败根源

朱元璋的成功九字诀洪秀全只学到六个成为太平天国失败根源

晚清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在道光末年,发轫于两广地区的一场农民起义。在清朝已经从鼎盛开始走向衰落的历史背景下,清朝地方官员消极怠政、因循疲玩,以邻为壑的地方保护主义心理严重,面对起事的太平军,往往是以驱代剿,冒领军功。

而太平军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不断被官兵追讨的过程中,表面上看似夹缝求存,实际上却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后来竟发展成一支庞大的队伍,攻陷江南重镇金陵,并且定都于此(即天京),与清廷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对峙。

从性质上看,太平天国其实也是以宗教为基础的一场农民运动,除了这个宗教是个舶来品以外,与之前的农民起义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与明末朱元璋率领的反抗元朝统治的农民起义非常相似。

但不同的是,朱元璋率领的起义成功驱赶了元朝统治者,在中原建立了新的大一统王朝。而太平天国虽然一度形成与清廷划江而治的局面,但却没能在拿下金陵后一鼓作气挥师北上,反而在不断的内耗中走上了衰落和灭亡的道路。

关于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我们许多人都知道是因为那场发生在咸丰六年(1856年)的“天京事变”。但其实在许多年以前,太平天国的草创之初,早已埋下了祸乱的根源。

相信不少对朱元璋有了解的朋友,都听说过他在起义早期的一个故事。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不过视野并不狭隘,颇能够招贤纳谏。在朱元璋起义初期,有个叫朱升的谋士曾经给朱元璋提出过一个开国的九字基本方针,被朱元璋欣然接纳并且贯彻了下来,这九个字叫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关于这九字方针的前六个字,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学得不错。比如高筑墙这一条,后来定都金陵时,把城墙修得又高又厚,曾国荃率领的湘军曾一度久攻不下,最后是用了挖地道埋炸药的手段才炸塌了外墙。而广积粮,作为组织农民起义一个必备的基本措施,洪秀全也有较好地贯彻。

然而缓称王这三个字,虽然听起来是什么都不用做,但在这九字方针中却是最难做到的一条。因为这三个字与名利有关,而名利往往使人盲目和短视,无法做出有利于长期利益的理性判断。在这三个字上,洪秀全不但没有做到缓称王,反而是急称王、快称王,早早地就把跟随他起义的一帮人统统搞成了王侯将相。这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被称为“永安建制”。

所谓永安建制,顾名思义,是太平军在广西永安城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太平天国制度纲领的行动,时间发生在咸丰元年(1851年)。根据史料记载,洪秀全永安建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对当时太平军的首领阶层进行封爵。其中,洪秀全自封为天王,称万岁;封杨秀清为东王,称九千岁;封冯云山为南王,称八千岁;封萧朝贵为西王,称七千岁;封韦昌辉为北王,称六千岁;并封石达开为翼王,称五千岁。

为什么说洪秀全在此时封王太早呢?我们注意到,虽然洪秀全到广西经营传教已经有多年,但正式以太平为号从正式在金田起义时,是在咸丰元年(1851年)初,而在永安建制时,距离金田起义不到半年时间,太平军也才只有两三千散兵游勇的规模,是名副其实的创业初始阶段。

如果说洪秀全认为当时太平军前途未卜,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想通过这种方式给大家打打鸡血,鼓舞一下士气的话,出发点倒也无可厚非。但是过早的封王,为太平天国后期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为什么说不能太早封王呢?我们需要注意到这样一点:封王是授予爵位,而不是赋予官职。我们说“官以任能,爵以酬功”,爵位是用来犒赏立了功的人的。但正如我们刚才所说,永安建制之时,太平天国还处于草创阶段,在官军的追讨之下,能够存活多久都还是未知数。在这个时候,太平天国的首领内部急着论资排辈、论功行赏,其危害是非常巨大的。

首先,在创业之初,抛开天王洪秀全来看,太平天国首领层的每个人,包括东、南、西、北、翼五王,都直接达到了各自在这个创业团队中所能达到的最高爵位。只要洪秀全这个“万岁”不动,其余的什么九千岁、八千岁,全都没有了上升的空间,客观上而言,会助长太平天国首领层的惰性。

而比助长惰性更危险的是,在永安建制之时,洪秀全已经把各王之间的顺序排位固定了下来。在最开始,洪秀全的确是按各人的能力、资历、功绩等作为考量,来确定五王的排位,其中杨秀清比其余四人高出一等,故规定四王受东王节制。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各王在战争中立下大功,却因为封爵过早和过高,只能原地踏步,无法获得升迁的激励,便会容易心生不满,出现高层的内部权力争斗。

我们所熟悉的天京事变,便是因为高层长期地位固化,人心思变所导致。杨秀清长期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特殊地位,加上洪秀全本人对世俗的政务军务不太敢兴趣,交由杨秀清处理,并赋予了他极大的政治权力。在定都天京之后,杨秀清渐渐不满足于东王九千岁的位置,于是自导自演了一出“天父下凡”的剧情。因为洪秀全一直自称是天父的次子,杨秀清便堂而皇之以“父亲”身份,命令洪秀全跪在跟前,把他也封为“万岁”。

一方面杨秀清想和洪秀全平起平坐,甚至进一步夺权;另一方面如北王韦昌辉等人也早已对杨秀清不满,企图联合洪秀全绞杀东王,夺取他的权位。永安建制时封王过早留下的后遗症,因为这次矛盾激化而在短时间内彻底爆发了出来。东王与北王互相仇杀,翼王出走,导致太平天国内部元气大伤,自此以后只能在南方采取守势,而失去继续北上对清廷造成实质威胁的能力了。

参考资料:《清实录咸丰朝实录》《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二》《天命诏旨书》《从晚清到民国》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成功,朱元璋,农民起义,建制,天京,太平军,太平天国,洪秀全,永安,杨秀清,观点评论,朱元璋,太平军,太平天国,洪秀全,杨秀清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成功,朱元璋,农民起义,建制,天京,太平军,太平天国,洪秀全,永安,杨秀清,观点评论,朱元璋,太平军,太平天国,洪秀全,杨秀清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成功,朱元璋,农民起义,建制,天京,太平军,太平天国,洪秀全,永安,杨秀清,观点评论,朱元璋,太平军,太平天国,洪秀全,杨秀清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