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浅谈清朝皇帝的“元朝观”

浅谈清朝皇帝的“元朝观”

中国封建社会大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期间经历的封建王朝很多,建立这些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由中原统治者建立封建王朝,也是我们现在经常所说的正统王朝,而第二种则不同,那就是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朝代。

比如两宋时期出现的多个少数民族政权,虽然同为封建王朝,但是后续朝代历对其带有歧视心理,因为中原人自古将少数民族理解为“蛮夷”,他们所建立的政权自然也不会被当作是正统,所以改朝换代之后,一般都会废除其正统身份。

但是清朝不同,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社会,或许是因为自身少数民族的特点,清朝在建立和逐步稳固中原的统治之后,从祭祀等方面恢复了元朝的正统地位,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后续的清朝皇帝几乎都存在一种“元朝观”。

一、清朝的入关和统一大业

1.混乱的中原地区

其实当时清朝能够借机会入主中原,其实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从当时中原社会的现状来看,大明江山几乎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伴随着明王朝的不断衰落,中原地区的农民起义开始不断爆发,最典型的就是大顺皇帝李自成。

在大明崇祯皇帝自杀的当天,李自成率大军进入北京,由于他是农民起义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所以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就这样,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大部分领土很快就到了李自成的管理之下。

而当时的清军还并未入关,当时的他们还被称作后金,乃是处于偏远地区的少数游牧民族组成的军队,皇太极病逝之后,多尔衮掌握了实际权力,便开始准备和实行一统中原的计划。

2.入关与定都

其实当时李自成意识到了清军的动向,准备到山海关地区去招降当时的守将吴三桂,被吴三桂拒绝之后,李自成直接起兵,准备靠武力拿下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得知后非常惶恐,于是开出优厚的条件,向关外的多尔衮求援。

多尔衮在接到信之后非常高兴,他认为这是上天赐给自己入主中原的机会,于是在回信之中一方面答应出兵救援,一方面对吴三桂说以利害,让他意识到只有投降朝廷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随着李自成大军的逐渐靠近和多尔衮一方给出的压力,吴三桂最终决定投降,两者很快联合勾结在了一起,此时的李自成一心忙于攻打山海关,并不清楚两者联合之后的强大实力。

山海关战争很快打响,这次战争对三方面人来说都有不同的含义,对吴三桂来说是自保之战,对李自成来说,是维护统治的战役,而对清朝来说,则是为入关拿下中原的敲门砖。

为了拿下山海关,李自成动用大量农民军队,和吴三桂在山海关地区展开了八个小时的斗争,吴三桂的军队有不小的伤亡,只能无奈选择班师,就在两军对峙的时候,多尔衮所领导的清朝援军到来,吴三桂也在此时投降了多尔衮。

紧接着,多尔衮令吴三桂为主力,与李自成军队正面交战,自己则带领前来支援的十万清军埋伏在一旁。当时的李自成派六万农民军队呈一字型排开,双方进行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持久战,在农民军疲乏之际,清军突然杀出。

李自成一方大败,无奈之下退回北京,清军拿下了山海关,无疑是打开了入主中原的大门,随着清军的陆续入关,李自成无奈退出北京,清军在对而滚的带领之下很快占领北京。

为了更好地笼络当地人民,完善统治,清朝开始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开始扫除四方的战乱,不断拉拢当地的汉族官员,李自成在兵败之后,先退居西安,随后转战到九宫山地区,李自成于途中被杀之后,其妻子继续抗清。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中原地区的动乱逐步被平定,但是偏远地区的动乱却一直存在着。

3.蒙古地区的稳定

中原地区的统治稳固之后,边远地区的战乱和冲突逐渐凸显出来,最典型的就是蒙古噶尔丹地区的动乱,当时正是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漠北的蒙古部落产生了内斗,噶尔丹趁机对其进行了干涉,1688年出兵进入漠北。

这次出兵造成了漠北将近三十万民众南逃,为了解决这种乱象,大清朝廷于1691年解决这个问题,下令蒙古南北双方的领导者会盟,并正式确立了清朝在漠北地区的统治。

为了稳定当地的人民和官僚,康熙皇帝对蒙古当地的部落首领进行了册封,地位上和满清贵族无二,大都为王爷贝勒,正是如此,清朝在蒙古地区的统治逐渐趋于稳固。

1775年,在大多数蒙古部落势力的支持之下,大清朝廷针对不肯屈服的残余势力展开了统一战争,虽然期间有类似“撤驿之变”的反叛插曲,但最终都被强大的清军平定,最终清朝完成了蒙古地区的全部统一。

二、重新确立元朝正统

1.稳固内政,恢复正统

清朝在完成国家的全部统一之后,便开始转向内部,针对当前的内政情况展开一系列的优化和改良,其中有一条就是回复元朝的正统地位。

要知道,早年元朝在一统中原之后,多数中原人都是相当不满的,尽管其在朝廷之中重用汉族官员,但是当时汉人对少数民族内心的歧视并没有消除,所以在元朝统治末年,稍微腐朽的内政就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而后朱元璋带领的农民军队直接将元朝颠覆,明朝建立之后,完全革除了元朝的正统地位和合法性,除了保留少数有用的官员之外,其余元朝在朝廷中的建树全部舍弃。

但是清朝不同,清朝一统江山之后,将原本元朝宗族的合法性恢复不说,还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和维护,甚至将其深深刻在了观念之中。

2.具体做法

从后续实施的情况来看,大清朝廷维护元朝形象的做法大致有三种,第一就是在帝王庙的祭祀体系之中恢复元朝的正统地位,也就是说,承认当年元朝历代皇帝的位置与身份。

对于古人来说,名垂千古是胜过一时欢乐的,恢复其宗族祭祀,无疑是表明对其历史地位的肯定,这是对元朝维护的根本措施,其实当时清朝并不只是对元朝如此做。

清朝的帝王庙,是继承明朝的祭祀制度而来的,并没有完全废除这项制度,说明清朝允许并接受了大明帝王庙的历史地位,其实清朝如此做事有原因的,因为早在清军入关的时候就曾宣布自己是中原正统。

所以对于此前中原王朝的帝王庙和祭祀传统,他们不但不能毁坏,还要继承和发扬,所以清朝在后来和其余封建王朝一样,有着祭祀历史上著名君王的传统,这种习惯其实在早期的几个封建国家也存在,但是明清时期不同。

尤其是清朝,对于那些古代先贤,几乎都是皇帝亲临前去祭祀,主要就是为了宣扬自己的正统,而对于元朝宗族祭祀的恢复,无非是想体现自己对少数民族的一视同仁。

第二个做法是辩证的确定元朝在历史中的地位,其实在此前这种歧视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比如在此前两宋时期,北宋最终是被金国所灭,原本来看金国对北宋的取而代之是实现了改朝换代,也就是理所当然的继承正统。

但无论是后续的学者还是史学家,都不承认金国的历史地位,而是将后来建立的南宋理解为中原正统,这一点其实是说不通的,清朝皇帝为了防止元朝沦落为第二个“金”,下令在后续修订的史书和相关记录之中,肯定元朝的地位。

第三点维护元朝的做法,就是对关于元朝有相关记录的史书做了修改,对于有偏颇或歧视元朝的文献,全都勒令做了修改,甚至连对服饰,习俗,衣着等方面存在不利言论的书籍都做出了修改,为元朝证明。

3.如此做的原因

清朝之所以全方位树立“元朝观”一方面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一视同仁,实际上是为了自己证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元朝和清朝同为少数民族,在某些政治遭遇上其实是有相似点的,现在为元朝证明,就是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性。

从侧面来说,元朝的逐渐恢复也在冥冥之中加强了自身的统治,元朝就像清朝的一个替身一般,证明着清朝的正统地位。

总结

清朝在重视元朝的同时,对自身也有一定的借鉴和警示作用,比如吸取元朝灭亡的经验,尽量保证位置传承的稳定性,以及因为元朝的原因。

清朝对造船佛教把控得很到位,巧妙地吸取了元朝的教训,没有让宗教恃宠而骄,影响政治局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元朝,山海关,清朝,李自成,吴三桂,皇帝,中原,清军,蒙古,偏远地区,知识科普,元朝,清朝,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元朝,山海关,清朝,李自成,吴三桂,皇帝,中原,清军,蒙古,偏远地区,知识科普,元朝,清朝,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元朝,山海关,清朝,李自成,吴三桂,皇帝,中原,清军,蒙古,偏远地区,知识科普,元朝,清朝,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