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蔡元培为何要三顾茅庐请陈独秀?为何陈独秀受聘北大却不用上课?

蔡元培为何要三顾茅庐请陈独秀?为何陈独秀受聘北大却不用上课?

陈独秀在安徽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遭到通缉,逃往上海。1914年,在《甲寅》创办者章士钊邀请之下,赴日本协助编辑《甲寅》。陈独秀曾在《甲寅》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叫《爱国心与自觉心》,为国家就是要保障人民的权利,为人民谋幸福,如果国家做不到这两点,亡国也不足惜。在袁世凯称帝,国内思想界混乱的背景下,章士钊称赞陈独秀是“汝南晨鸡先登坛唤”。

这是陈独秀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在《甲寅》上发表几篇文章,他曾对汪孟邹说:“让我办十年杂志,全国思想都全改观。"

1915年6月因夫人病重,陈独秀返国。陈独秀认为唯有在思想上改造国人,才能救国。所以在反袁的同时,筹划出版新的杂志。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如愿以偿,《青年杂志》创刊,当时连陈独秀自己也想不到,这竟然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直接影响到陈独秀一生命运,也强烈而深刻地影响到近代中国的格局。

创刊半年后到1916年2月15日,第一卷共六册已经出满,作者队伍也逐步扩大,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小有名气。不过陈独秀不是很满意,他认为杂志的观点和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相左,却很少受到驳斥,说明杂志影响不够大,也是社会的不幸。

护法战争爆发后,《青年杂志》发行销售受到很大影响,不得不暂时停刊,但是陈独秀内心仍然有个宏大计划,争取复刊并扩大发行量。

可是,当时上海还有一本杂志叫做《上海青年》,这个杂志认为《青年期刊》容易混淆,要求后者尽快改名。陈独秀接受出版发行机构群益书社经理陈子寿的建议,改名《新青年》,并于1916年9月1日复刊,仍然承接《青年杂志》,出版第2卷第1号。

陈独秀本来承受资金压力和社会压力,这次易名复刊可谓排除万难,但是陈独秀能言善道,在《新青年》的第2卷第1号的通告中巧妙解释说:“本志自出版以来,颇蒙国人称许。第一卷六册已经完竣。自第二卷起,欲益加策励。勉副读者诸君属望,因更名为《新青年》。且得当代名流之助,如温宗尧、吴敬恒、张继、马君武、胡适、苏曼殊。诸君允许关于青年文字皆由本志发表。嗣后内容,当较前尤有精彩。此不独本志之私幸,亦读者诸君文字之缘也。”这个解释反而提高了《新青年》的声望。被迫改名变成了众望所归。

同时,这里面提及的人温宗尧、马君武、吴敬恒(吴稚晖)等人都是蔡元培事业上的同志,与蔡关系很好。所以,除了《新青年》自身的影响力之外,这些社会名流成为杂志作者,也是引起蔡元培关注的主要原因。

不过陈独秀不满足于仅仅发行1000册,打算扩大影响,以实现“办十年杂志,改变全国人民的思想”的目的。1917年,陈独秀写信给胡适,打算去北京招股,这样就有财产30万元,但要扩大发行,还需要忍耐二三年。陈独秀对《新青年》的未来充满信心。

年底,就在陈独秀在北京招股的时候,蔡元培也抵达北京。蔡元培是老革命家,曾留学德国并兼任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在教育界影响很大。蔡元培在拜访汤尔和时谈及北大文科学长人选,汤尔和推荐了陈独秀。陈独秀“主编《新青年》杂志,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还拿出十几本《新青年》给蔡元培看。蔡元培本来就知道陈独秀其名,听到汤尔和推荐之后,细读《新青年》,于是决定聘请陈独秀。并马上去拜访陈独秀所居住的旅馆,邀请他担任北大文科学长。

按照沈伊默的回忆,他有一天在琉璃厂偶遇陈独秀,非常惊喜,问他什么时候来北京。陈独秀说,因为办新青年以及出版一本辞典,所以来北京募款。沈伊默问清其所住旅馆,劝他先不要回去,改日拜访。

接着沈伊默马上去找蔡元培,推荐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同时也和汤尔和说过陈独秀来北京的事,所以汤尔和也知道陈独秀住在哪里。蔡元培要沈伊默征求陈独秀意见,被一口回绝。陈独秀说自己要回上海办《新青年》,沈伊默回报蔡元培,蔡元培说叫陈独秀把《新青年》搬到北京办,就可以担任北大文科学长了。而且只要专心办好杂志,不需要上课。

沈伊默和汤尔和都是陈独秀早年好友,钦佩陈独秀为人。所以同时向蔡元培推荐了陈独秀。但是对于陈独秀而言,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因为从没有在大学教学和管理的工作经验。即使是当年好友邀请,也暂时没有心动。

但是蔡元培已经认定了陈独秀,所以几乎天天去看陈独秀,甚至还没有起床,就座在门口等。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陈独秀终于被打动,决定把住所和《新青年》编辑部都搬到北京箭杆胡同9号。

看得出,蔡元培非常欣赏陈独秀的新思想和革新精神;另外,蔡元培曾经去过法国,看到陈独秀赞扬法兰西革命,加上封面上法文“LAJEUNESSE”,欢喜之情自然油然而生了。甚至十几年后两人在政治方面越走越远,但是蔡元培仍然为身陷囹圄的陈独秀的《独秀文存》写序言,给他很高的评价。

陈独秀把《新青年》搬到北京之后,果然没有辜负历史和时代,掀起了一番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从而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为近代中国的进步,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青年,三顾茅庐,影响,沈伊默,杂志,北大,蔡元培,汤尔和,陈独秀,北京,观点评论,新青年,沈伊默,蔡元培,汤尔,陈独秀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青年,三顾茅庐,影响,沈伊默,杂志,北大,蔡元培,汤尔和,陈独秀,北京,观点评论,新青年,沈伊默,蔡元培,汤尔,陈独秀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青年,三顾茅庐,影响,沈伊默,杂志,北大,蔡元培,汤尔和,陈独秀,北京,观点评论,新青年,沈伊默,蔡元培,汤尔,陈独秀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