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
俗话说,“谁说女子不如男。”随着时光的逝去,眼前的社会不再是千年前的偏见。尽管当下的女孩依旧追求着温润如玉、弱柳扶风的美,却再也没有了当年的柔弱,在生活和职场中可以与男人一决高下。
1961年,毛主席身边的一位女机要员参加了民兵训练,毛主席为鼓励她,特意写了一首七绝诗赠给她。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让我突然想到了一段被载入党史,却渐渐被世人所遗忘的故事,遗忘的人。曾经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杰出女革命家金维映便是这其中之一。
百余年前,中国的惨淡已经成为了历史的痕迹,只停留在模糊的图像和照片中,被时光封印。偶尔能见到的,也不过是一些时代背景下的影视作品,或是文学作品当中。
而在艺术的加工下,也少了不少岁月的印记,大部分的人都已经成为了往事,被湮灭在了历史当中,而有些人却终究应该被铭记,定格在他曾经的岁月里。
如今,金维映这个名字已经很少被提及,即便是在历史课本中也很难找到她的影子,但在长征路上,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
毕竟走过两万五千里的女红,也不过30几人而已,而她就是其中之一。
金维映是浙江舟山人,和不少的早期共产党员一样,她也是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熟识文字的父亲,只不过当地一家小米行的小职员。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亲微薄的工资,算是能够勉强的户口。
1904年的中国,算得上是最为惨淡的一个年代,西方列强的掠夺之下,这个古老的国家贫寒不堪。
当时的岁月里,重男轻女的思想更是严重,不少贫寒人家把女儿当作是毫无用处的累赘一般嫌弃。好在她的父亲还算是见过些世面,没有将她抛弃,而是留在了身边。
父亲金荣贵还算是开明的,对这个女儿也是宽容的。在金维映8岁那年,当看到同龄的孩子都走进学校的时候,她也对读书充满了向往。
但父亲实在是掏不出钱来供她读书,在得到父亲的允许之后,倔强的金维映把家里的家具卖掉了,为自己筹措了学费。
上学以后的金维映非常的刻苦,成绩一直很优秀,深受校长的喜爱。在校长的扶持和帮助之下,她不仅上完了小学,还得以进入女子师范进行深造。
此时的她,还曾立志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没想到在时代的洪流之下,她选择了另外一条人生道路。
1919年北洋政府在国际上的无能表现,彻底激起了华夏大地上有志青年的怒火。学生们开始走上街头,愤怒地表达对政府和西方列强的不满,爆发了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五四运动”。
作为青年学生的金维映也在学校参加了声援,由此开始接触有着进步思想的刊物,接受进步教育。
上海爆发五卅运动之后,已经在学校任职教员多年的金维映,俨然已经成为学校里先进思想的代表。
在她的组织和带领之下,在舟山的各个阶层发起了各种罢工、罢学的运动,逐步地走上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上,并在一年以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早期的女党员和女战士。
在组织的安排之下,金维映开始参与到党的各项工作当中,无论是打土豪分土地,还是成立工会。金维映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并且成为其中强有力的领导者。
革命的道路是困难的,也是充满各种艰险的。蒋介石背信弃义之后,发动了白色恐怖,金维映不幸被捕。
但她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本色,没有屈服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好在,在党的多方援助之下,金维映最终脱离了虎口。
被解救之后,金维映依旧不改本色,还是以教员的工作隐瞒着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继续从事秘密行动和工作。
直到31年之后,进入中央的革命根据地,参与到基层的管理工作当中。后来还在军事委员会任职,成为一名真正的党的干部和军事斗争上的领导,负责部分的工作,堪称当时的女强人。
无论是从地方还是到中央,金维映一直坚信着共产党的领导,深信只有共产党才能将苦难中的中国人拖离苦海。遵义会议之后,党中央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红军开始转移,走上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金维映是30多位走过长征的女红军之一。到达陕北之后,她还是参与到党的组织部工作,多年来四处奔波的金维映也是重病缠身,身体几乎被彻底地击垮。
抗日战争之初,在党中央的安排之下,金维映和几位同志一起被送到了苏联治病,没想到她这一去,竟然成了最后的诀别,没有看到新中国诞生的哪一天。
其实,在金维映的革命道路上,更被人关注的是她的两次婚姻。她第一次婚姻还要从她在组织的安排下,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那一年说起。
那是1931年,与她一起被派往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的,还有一个和她同龄的男同志,他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让中国走上真正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代伟人邓小平。
同一年,在组织的安排下金维映和邓小平结婚了。但在当时党的工作繁重,两个人都把心思放在党的事业上,几乎没有太多互诉衷肠的时间。
这段婚姻仅仅维系了两年多的时间。1933年,在博古的主导之下,反“罗明路线”事件在党中央爆发。邓小平受到严重的冲击,被取消了所有的职务。
与此同时,金维映选择了与邓小平离婚。一年之后,金维映嫁给了在这次事件中负重要责任的李维汉,并且为李维汉生下一子,就是后来官至副国级、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李铁映。
去往莫斯科治病的金维映,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没有以最快的速度回国,在苏联的医院里照顾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苏联战士。
1941年德国对莫斯科进行了轰炸,金维映不幸遇难,从此命陨他乡,不觉得让人有些唏嘘不已。
无论如何,金维映都是在我党的革命事业中做出过贡献的人,始终值得被后人纪念。
如今在舟山的老家,保留了她的纪念馆,也算是对她一生贡献的缅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