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圈 热点 面对北方边患,清朝为何不修长城?康熙:喀尔喀蒙古就是长城

面对北方边患,清朝为何不修长城?康熙:喀尔喀蒙古就是长城

明末清初,蒙古人分为四大部,分别为:

1、漠南蒙古(内蒙古)

2、喀尔喀蒙古(外蒙古)

3、漠西蒙古(又称“卫拉特蒙古”,占据新疆与部分中亚地区)

4、和硕特蒙古(漠西蒙古的分支,占据青藏高原)

公元1635年,林丹汗之子额哲彻底归降皇太极,献上了元朝的传国玉玺,标志着漠南蒙古正式被并入后金版图。

但是,喀尔喀蒙古、漠西蒙古和青藏高原的和硕特蒙古,仍然是独立的政治实体,并不服从清朝的权威。

彼时,喀尔喀蒙古分为三部:车臣汗、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皆为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

漠北草原的土谢图汗和扎萨克图汗素来不和。

在一次内乱中,扎萨克图汗旺舒克被其部下所杀,他属下的部落民众为躲避内乱,跑到了土谢图汗居处。

后来,扎萨克图汗的弟弟继承汗位,多次派人至土谢图汗处索要部落民众和牲畜财物,但均被土谢图汗和他弟弟大活佛哲布尊丹巴拒绝。

双方由此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消息很快传了出去,康熙帝和漠西蒙古的噶尔丹、达赖喇嘛三方都派出使者,来到漠北,调节土谢图汗和扎萨克图汗的纠纷。

但是,调解没有任何作用,贪婪的土谢图汗背叛了誓言,不愿交出属于札萨克图部落的民众和财物。

1687年秋,利令智昏的土谢图汗竟然突袭了札萨克图汗的营地,杀死了札萨克图汗和大量右翼喀尔喀蒙古贵族,又屠戮了准噶尔汗国派出的使团。

准噶尔蒙古大汗噶尔丹正好以此为借口,挥师东进,妄图一统喀尔喀蒙古。

喀尔喀蒙古三部

公元1688年,卫拉特蒙古大汗噶尔丹,率领三万火枪骑兵,自西域出发,越过杭爱山(今蒙古国中部),兵锋直指喀尔喀蒙古!

噶尔丹有备而来,准噶尔蒙古军装备精良,战术高超——彼时的准噶尔汗国是中亚地区不折不扣的霸主,曾多次击败俄军,相当多的骑兵都装备了中亚叉子火枪,并配有多门轻型驼炮,训练有素、锐气正盛!

准噶尔军队

在准噶尔大军的迅猛火力打击之下,装备水平仍然停留在中世纪的喀尔喀蒙古军完全不是对手,被迅速击败!土谢图汗、车臣汗以及扎萨克图汗的部众全都仓皇逃跑。

在逃亡的路上,蒙古人面临着两个选择——向北进入俄国领土,投靠沙俄;或者往南进入漠南蒙古,投靠清王朝。

究竟往北还是往南?

此时,趁着喀尔喀蒙古人战败之机,沙俄派出使者对喀尔喀蒙古王公威逼利诱,劝他们投降俄国以寻求保护。一些蒙古王公对沙俄的提议动心了,开始商量着去投奔沙俄。

在这关键时刻,喀尔喀蒙古宗教领袖哲布尊丹巴(土谢图汗亲弟)言道:

俄罗斯人素不奉佛,不仅风俗习惯与蒙古不同,连语言和服饰也差异很大,因此投靠俄国不是久安之计,与其寄人篱下到异教徒那里苟延残喘,还不如投靠同样信奉藏传佛教的清帝。蒙古王公们听后纷纷赞同。

于是,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之弟等三位汗王以及数十位蒙古部落首领,几十万人部众,浩浩荡荡的进入了清廷管辖的漠南蒙古境内。

康熙帝得到消息,下令把这几十万人统统安置到内蒙边界地区暂住,同时调来大量牛羊帐篷,给难民们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

同时,他深知噶尔丹“狼子野心”,必不肯善罢甘休,于是加紧了军事准备。

此时的“博硕克图汗”噶尔丹意气风发,他绝不会满足于目前的胜利,他的脑海中激荡着成吉思汗的洪业!

在获得了喀尔喀蒙古的丰富补给后,噶尔丹继续率军向南挺进,进入漠南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在乌尔会河遭遇了清廷派出的前锋——由理藩院大臣阿尔尼率领的两万清军。

噶尔丹立即挥军进攻,阿尔尼部全部都是轻装,又缺乏火器,很快被打垮!

据现场观战的俄国使臣描述:博硕克图汗的大军把中国人的军队杀得一个不留!这次的胜利让噶尔丹再也不把清军放在眼里,他的野心急剧膨胀。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段时间,噶尔丹与沙俄频繁接触。

1690年2月,噶尔丹的使者到达伊尔库茨克,会见了俄国柯罗文特使,向俄国提出军事援助的请求,俄方答应一次性向葛尔丹提供3000支滑膛枪,并在必要时提供更多的军事援助。

得到了俄国人支持的噶尔丹,愈发肆无忌惮起来!

他直接给康熙帝写信:若土谢图等往投皇上,可擒之畀我。完全是一副命令的口吻!

接到来信的康熙帝,赫然震怒!

他清醒的认识到,如果任由噶尔丹发展,帝国的边境将永无宁日,明代土木堡之变的悲剧很可能重演!

他决心用武力彻底消灭噶尔丹!

首先必须切断俄国对噶尔丹的军事援助!

康熙帝命令内大臣索额图召见在京俄使伊里法尼齐(俄国是鸦片战争之前唯一在北京有常驻使节的西方国家),严厉警告俄国人:“噶尔丹内向行劫。今乃扬言会汝国兵同侵喀尔喀。倘误信其言,是负信誓而开兵端也!”

清廷的这一强烈反应,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俄罗斯对噶尔丹的援助。

接下来,康熙帝调兵遣将,准备发动决战!

1690年8月,清廷10万大军分南北两路出发,向噶尔丹军方向移动。

除此之外,来自关外盛京的精锐八旗在名将萨布素的率领下,星夜兼程,赶往漠南蒙古前线。

八月二十七日,清准两军在呼伦贝尔草原的乌兰布通遭遇!

清军在裕亲王福全的指挥下,迅速对准噶尔军发起进攻!清军人数占优,部队由步骑炮三支兵种组成,并携带由西洋传教士铸造的重型红衣炮八十门!

准军驼炮防线,由轻型野战炮搭配火绳枪组成

直至此时,噶尔丹才发现自己严重低估了清军的实力,在清军的强大炮火面前,准军只能用身披湿棉毡的骆驼组成驼阵来防御。

尽管如此,在一开始的战斗中,清军却连续失利,由于并不知晓准军的火力密度,清军一上来就发动骑兵攻击,结果在准军的密集滑膛枪攻击之下,损失惨重!国舅佟国纲阵亡!

清军马上改变战术,采取多面围困,正面炮击的打法,八十门重型火炮和数百门轻型子母炮密集轰击准军驼阵,终于打出一个缺口,清军随即如潮水般涌入,准军大败!

噶尔丹趁夜色仓皇撤退!

由西洋传教士铸造的清军武城永固大将军炮

在击败噶尔丹后,康熙帝深思熟虑,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蒙古诸部会盟,把盟旗制推广到喀尔喀蒙古。

何谓盟旗制?即把蒙古草原上的各个部落用盟和旗的方式,重新划分。若干个旗组成一个盟,每个盟设一名盟长,由清廷派出办事大臣,遇有重大事务由盟长必须和办事大臣共同协商,并上报中央决定。

盟长不得干涉各旗的内部事务,各旗之间未得中央许可,不得随意更换游牧之地,不得兼并它旗——蒙古人被清廷彻底驯服。

各旗的旗主叫札萨克,遇到重大战事,中央将根据各旗的人员和实力,抽调兵员和马匹物资。

这是一种由中央管控但又有一定自治权的特殊地方行政制度。

康熙帝决定在原来蒙古帝国三京之一的上都多伦遗址(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金莲川),举行会盟仪式,命令内外蒙古各部必须参会。

会盟的时间定在1691年5月。

这就是有名的多伦会盟,与会者包括外蒙古土谢图汗部、扎萨克图汗部、车臣汗部,以及内蒙古四十九旗的所有王公。

5月9日黎明,康熙帝离开北京,历经18天到达了会盟地点多伦诺尔,随行的有一名外国传教士——法国人张诚。

5月27日,康熙帝抵达会盟地点多伦诺尔,蒙古王公、八旗护军早已提前到达。

史载:康熙帝住在一座黄幔大帐之中,围绕着他的大帐,满洲八旗禁军和蒙古汗王的营帐依次排列、层层环绕,如同众星捧月,将康熙帝的大帐围在中心。

接下来,康熙帝用了数天时间,一一接见了土谢图、车臣、札萨克图等喀尔喀蒙古三大汗王,以及最高宗教领袖哲布尊丹巴。

康熙帝严厉责备了土谢图汗乱杀同族的罪过,土谢图汗又惊又怕,痛心疾首地带领属下们不停磕头。

为表忏悔,土谢图汗在清廷大臣索额图等人的监督下写了认罪书。被土谢图汗杀害的扎萨克图汗之位,则由后者的弟弟继承。

这之后,康熙帝正式告知众喀尔喀蒙古王公,将用盟旗制的办法管理喀尔喀蒙古诸部。

会盟的第四天,康熙帝在所有蒙古王公面前,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据法国人张诚记载:康熙帝身着戎装出发,配备弓箭和火枪的御前侍卫环绕四周,共有约一万名名骑兵和1200名步兵以及数十门重型火炮,排列长约10里,接受检阅。

阅兵开始后,八旗军号角声大作,所有骑兵大呼前进,万马奔腾,声动山谷。

随之后,火器营部队枪炮齐射,七十门24磅的重型火炮准确命中远处的射击目标,土石崩裂、声震大地、威力惊人!完毕后,所有部队迅速奔驰到康熙帝所在附近,戛然而止,阵容整齐。

喀尔喀蒙古王公对于清军展现出的强大火力、庄严军威、新式军械,无不感到慑服!史载:土谢图汗等悚惧失态,目瞪口呆,几乎躲避。

在这之后,康熙帝返京,喀尔喀蒙古王公在路边跪送——“依恋不已,伏地流涕”,心服口服。

多伦会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通过这一事件,外蒙古地区决定性地被纳入了中国版图,彻底解决了几千年来来自北方的边患!

康熙帝用雷霆的军事手段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征服了喀尔喀蒙古诸部,居功至伟!多伦会盟的意义极其重大,此后无论是准噶尔还是俄罗斯,都无法突破喀尔喀蒙古防线。

有清一代,北方的国防格局,用康熙的话说就是:“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我没必要修长城,喀尔喀蒙古就是我的长城!

如此豪气,至今仍让后人感慨万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俄国,修长城,扎萨克图汗,清朝,沙俄,札萨克图汗,准噶尔,康熙,噶尔丹,蒙古,故事传记

今日话题圈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俄国,修长城,扎萨克图汗,清朝,沙俄,札萨克图汗,准噶尔,康熙,噶尔丹,蒙古,故事传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俄国,修长城,扎萨克图汗,清朝,沙俄,札萨克图汗,准噶尔,康熙,噶尔丹,蒙古,故事传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