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官不贪”是古代老百姓对朝廷官场形成的刻板认识,虽说有些偏激,确实能反映出历朝历代朝廷官吏的普遍问题,那就是贪污受贿,古代当朝之官吏,无论权力大小,总想将其充分使用,让自己获取更多的利益。
小到府库的看守人员,会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数次从国库中私带银两,大到当朝宰相,在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时候层层剥削,弹指一挥就可获得巨大利益,但是这些贪官污吏基本嚣张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处理。
和珅乃是大清朝“著名”的大贪官,他之所以在清宫之中做到盘根错节,根深蒂固,长久贪污,除去其自身的官职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贪污也是有原则的,科举钱不贪,赈灾钱不动,第三点更高明。
天文数字般的贪污
和珅虽说是个官二代,但是在家庭方面并不怎么顺利,三岁的时候丧母,九岁的时候丧父,基本算是家门不幸了,要不是家里老奴仆的舍命保全,和珅和弟弟早就被赶出家门了。
虽说家里遭遇并不好,但是丝毫不影响和珅自身的才华,精通多种语言的他深得老师的喜爱,十八岁那年更是迎娶了总督的孙女,这也是和珅转运的开始,
虽然在后来参加的科举中没有上榜,但身为候补的他依旧来到了乾隆皇帝的身边。当年的和珅二十三岁,亮眼的表现和年轻的活力很快吸引了乾隆的目光,自此他的仕途便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此后的几年里,和珅的官职一路高升,从乾清门侍卫到御前侍卫,再到御前大臣。随着官位的上升,和珅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原本坚持清廉的他在身居高位之后也难免会有人求他办事,从最早的收钱办事,到后来的小规模贪污,这种人财兼收让和珅很是受用。起初和珅在贪污的同时也在为朝廷出力,所以乾隆并未发现,反而给了他一些赏赐。
之后随着和珅越发的利欲熏心,贪污也开始不择手段,除了钱财之外,和珅开始结党营私,拉拢势力,包揽权力,排除异己,引起了多数官员的不满。
在嘉庆皇帝上台之后,被众多大臣列出多条罪状,当庭弹劾,最终被打入死牢之后赐白绫自尽。和珅贪污受贿的详细记录,还要从其抄家来看。
按照当时的记录来看,籍没家产,所得凡值八百兆有奇。换算到今天起价值大约在八亿两白银左右,当然这只是合计,从贪污的单项来看,除了白银这种通用货币之外,还有更多的不动产等其他项目。
比如黄金244吨,要知道,按当年大清朝的手工开采速度,年产十吨都是个遥不可及的梦,当然除了黄金,还有房屋,其下种类繁多,比如药房,武器库,玻璃器皿库等等,另外加上八百顷的商业房。
这些房子及地皮或许是直接赠送,或许是用赃款直接购买,总之各项功能的商业铺子有上百家之多。另外的器物古玩,奇珍异宝更是无数,这种种加在一起堪比大清国库的规模。
坚守三不贪原则
很多人看到和珅的家产总量,都会以为和珅在贪污的时候是照单全收,不问出处,其实并不是如此,和珅为官半生,作为官场上的老油条,也是很有原则的,他本人严格遵守三不贪的说法。
第一,科举的钱绝对不贪。这一个原则很好地体现了和珅的高瞻远瞩,即使是我们现在也会经常说“再穷不能穷教育”,科举作为当时唯一的人才选拔制度,是为朝廷人才集体注入新鲜血液的唯一渠道,和珅也是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和珅虽然贪污,但也知道是国家强盛,才有了自己从中渔利的机会,如果人才选拔这里出了问题,那么很快朝廷上就会出现人才断层,如果一个国家的高层出现问题,那么很快这个国家就会垮台。
这显然不是和珅愿意看到的现象,要想让自己的利益源源不断地输入,那首先要保证国家的稳定,所以科举的钱财,绝对不贪污。
第二点,赈灾的钱绝对不贪污。其实这一点我们都理解,这是在地方遭遇自然灾害的时候,朝廷用于缓解灾情的钱,通俗点说,就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古人云盗亦有道,现在的多数小偷都不会盗取别人的救命钱,何况古代是群体受灾。
除了人道主义,也有一些必然的因素,唐太宗曾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农民是大清朝的最大群体,如果用于救命的款项被侵吞,那么很容易引发农民起义,长此以往之下,引发地方动乱甚至国家灭亡都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和珅的第二个原则也是着眼于自己的长远利益,对于全国各地的赈灾款项,绝对是分文不动。
官场上的明眼人
这第三个原则,可以说是和珅最高明的地方,那就是帮人办事的钱,选择性贪污,其实求人办事是古代官场中很常见的事情,有的官员即使事情没有办成,收回收取一定的“运作费”,但是和珅不同,事情若是没办成,绝对是分文不取。
并不是和珅贪污中的政治,而是和珅当官多年为自己后路的考虑,如果事情没办成还把人家的钱收了,对方多少都会不悦,且不说下次会不会再求自己办事,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时间久了,身边对自己不满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指不定哪天就会群起而攻之,甚至鱼死网破,正因如此,和珅都是在事情办成之后才讨论钱财问题,甚至宁愿自己贴钱也要帮别人把事情办好,和身边的人打好关系,或者牵扯到共同利益,成为一条船上的蚂蚱,才能保全自己。
贪官不可为
正是因为这个三个大原则,和珅才能够在乾隆年间赚得盆满钵满,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为人不正,就绝对有接受处罚的一天。
即使是和珅这般权势滔天,家财万贯之人,最终也是个自缢而死的凄惨结局,其余那些贪官又会有什么好结局呢?所以说当官为民这句话并不是虚谈,若是为捞钱而做官,那结局自是非常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