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王辅臣在《康熙王朝》中是个“二五仔”般的存在,他的死完全是自己造成的,他背叛了康熙,背叛是不可原谅的。
康熙对他很好,给他抬高出身,而且把顺治留给自己的一对豹尾枪赠给他一枝,自己留着一枝,他跟着吴三桂反叛的时候,他的儿子在京城,康熙没有为难他的儿子,并且把他儿子送到平凉城,就指望他能不跟朝廷作对,康熙给了他这么多恩惠,他犹不知足,还跟着吴三桂一起对抗朝廷。如果没有他拖着,朝廷对付吴三桂不至于那么艰难,打那么久。
虽说康熙给他的这些恩惠是一种手段,但对他够好的了,而且他不是主动归顺,而是被迫归顺,周培公和图海二人打到平凉城下,周培公不忍心血洗平凉城用三寸不烂之舌说降了王辅臣,之后康熙准备让他进京,当面问他为什么要背叛他,准备给他治罪,可能也没有要杀他的意思,图海提前告诉了他,王辅臣由于害怕,服毒自杀了。图海和周培公也多少受到了他的牵连,周培公被贬盛京,图海受到了康熙的贬斥,都跟他有些关系。
反观吴三桂就对他没有那么好了,吴三桂人品本来就不咋地,先是背叛了明朝,投靠了李自成,后来为了陈圆圆,又背叛了李自成,引清军入关,并且他还杀了已经逃汪缅甸的永历帝,这个人本身就是脑有反骨,接着又打着复兴明朝的幌子又背叛的清室。王辅臣跟了吴三桂可算倒了大霉了,要军饷没军饷,要援兵没援兵,吴三桂自己都顾不了自己,哪还有时间管他,于是王辅臣的处境就尴尬的很了,但他只能硬着头皮硬撑着,看看康熙和吴三桂哪家占优势他好再做抉择。
比起吴三桂,显然康熙更高明,更得人心,吴三桂本来就是个下作黄子,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都知道他是个什么货色,基本没有什么人支持他,最终这场拉锯战,以康熙的胜利告终。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王辅臣是个怎样的人,以及他跟康熙的瓜葛,他又是怎样死的。
一、王辅臣出身卑微,康熙对他非常优待
王辅臣绰号“马鹞子”,王辅臣祖上是库兵出身,库兵出身的人是富而贱,虽然有钱,却被人瞧不起。因为银库重地,怕库兵盗窃,出入时都要剥得一丝不挂。但是每月月例,又无法养家糊口,只好从小就用石头、蒜杵将肛门渐渐撑大,出库时将银块夹带在肛门中。是人人皆知的秘密,王辅臣一向视为奇耻大辱,讳莫如深。
康熙在搞定鳌拜之后,就准备着手撤藩,因为朝廷岁入三千七百万两银子,吴三桂独自拿去九百万,耿精忠、尚可喜每人是五百五十万,三藩率几十万军队坐吃朝廷粮饷,三藩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客大欺店,康熙岂能容他们胡为!尚可喜是没办法,他的兵权早被大少爷尚之信剥夺得干干净净;耿精忠抱定主意,看吴三桂的眼色行事。
我想是个人肯定都不愿意员工比自己拿的多,并且眼看要吞掉自己的公司,何况是想要有所作为的康熙呢,于是康熙召三藩进京,想来个杯酒释兵权,无奈吴三桂贼的很,让在京城做人质的儿子吴应熊代为参加,三藩实到一藩半,康熙只得另想策略。
康熙先是赐婚去世的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孔四贞,把她嫁给了广西的孙延龄,孙延龄原是孔有德的部下,现任广西将军,赐给孔四贞的一应物品很是丰厚。接着康熙召见了陕西提督王辅臣,王辅臣早年随着洪承畴南征,江、浙平定之后便改归平西王吴三桂节制,后被朝廷调往平凉。
在得知王辅臣是库兵出身后,给王辅臣举家脱籍抬旗,改隶汉军正红旗。又拿起一对四尺多长的银制蟠龙豹尾枪,将一枝赠给王辅臣,另一枝留给自己,并说道:“这对枪是先帝留给朕护身的,朕每次出行都要把它们列在马前,你是先帝留下的臣子,赐别的东西都不足为贵。这里把枪分一枝给你,你带到平凉,见枪如见朕;朕留一枝在身边,见枪如见卿”。
康熙把孔四贞下嫁孙延龄,是有一定策略的,这样做东可遏制尚、耿二藩,西可掣肘云贵,同时对王辅臣感之以情、结之以恩、化之以德。这个策略本来是很好的,但也有隐患,王辅臣的情形却有所不同,他手下的王屏藩、张建勋、龚荣遇、马一贵这些悍将,有的是吴三桂旧友,有的是闯、献余党,回去难保不生变故。孙延龄的部下构成也很复杂,大都是做贼的出身。
吴三桂若能顺顺当当地撤了藩,什么事也不会有,吴三桂要是造反,这些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打算,难保不生变故。本指望能顺当撤了吴三桂的藩位,但吴三桂岂能轻易罢手。
二、王辅臣的反叛之路
吴三桂终于还是反了,他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并颁布了讨清檄文,自封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檄文写的蛮像那么回事:本镇深叨明朝世爵,统镇山海关,一时李逆倡乱,聚众百万,横行天下,旋寇京师,痛栽毅皇烈后之崩摧,痛矣东宫定藩之颠跌……
紧接着福建耿精忠、广东尚之信、广西孙延龄、陕西王辅臣各路人马纷纷反叛,一时乱成一锅粥。王辅臣经过内心的一番针扎,还是选择了跟着吴三桂一起反叛康熙。
吴三桂手下有个叫汪世荣的人,绰号小张良,此人阴险狡诈,诡计多端。来了到了平凉城,撺掇着王辅臣手下的一干人马蠢蠢欲动。汪世荣首先说服了王辅臣手下的张建勋,此人原来是李自成的部下,后来不得已才降的,他和吴三桂关系密切,向来不服王辅臣,马一棍和王屏藩也都有小心思,只有龚遇荣对他忠心。张建勋手下兵力最多,汪士荣说服了张建勋许以高官厚禄,张建勋发动了兵变,杀了钦差大臣莫洛,王辅臣不得不跟着反了。
王辅臣的儿子王吉贞在京城,康熙召见了王吉贞,王辅臣反志不坚,杀掉他的儿子只能激他决心与朝廷为敌到底,他见王吉贞,是想看看这块料,若是个有才有识的,当然要杀掉,如果是个没用的不妨卖个人情。
康熙看王吉贞吓得发抖,康熙说道:“你这个马鹞子的大少爷就这么点胆子?”康熙有些调侃地说道:“抬起头来听联说!天下人千反万反,朕不信你父亲会真反,若真的反了,联不杀他,天也要杀他!莫洛这人素来自大轻浮,你父亲手下不少人是闯贼、献贼的旧部,原难节制,激出了这场兵变,他被裹胁弹压不住也是有的!”
“这是朝廷的恩恕,万岁爷的明鉴!”王吉贞做梦也没想到康熙会这样讲,连连叩头答道。
“联召你来的意思——”康焦一边思索一边说道,“你星夜回去,宣朕的命令:你父亲的罪在疏忽大意,杀莫洛是下面人背着他干的,联知之甚详。叫他拿定主意,好生约束众人,为联守好平凉,不要听旁人调唆。只要有功劳,将来连杀莫洛的事,联也一概不究!”
王吉贞边磕头边说“是是是!”
“你心里必想,联此时说得好听,到时候便会爽约,是不是?”
“是——臣不敢!”王吉贞不知该怎么回答了。
“是不是,敢不敢由你想,由你说!”康熙说道:“你父亲若真的反了,联岂有不杀你之理?当年你父亲来京见联,曾赐他一支蟠龙豹尾枪,你叫他取出来好好看看,好好想想,把事情挽回来,便是一大功劳,朕赏赐尚且不及,怎么肯杀他?”
三、王辅臣的结局
康熙和吴三桂打的很焦灼,一直处于相持阶段,但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王辅臣。吴三桂之所以尚能周旋,并不是靠耿、尚二人,是因为西路有王辅巨牵制朝廷兵力!如果搞定王辅臣,对付吴三桂就容易多了。
正在这个时候,察哈尔王子趁着京城兵力空虚,带着一万骑兵直奔京城而来,朝廷乱了阵脚,周培公适时的站了出来,他建议康熙将在京诸王、贝勒、贝子以及旗主家奴全数征来,立时可得精兵三万,由图海和他统领,并立了军令状,半个月可以搞定察哈尔之乱。
于是,康熙封图海为抚远大将军,周培公为抚远将军参议道,图海和周培公果然不负众望,率军扫平察哈尔,只用了十二天的工夫。接着康熙命图海和周培公转头去对付王辅臣,西线的局势变得明朗起来,反守为攻。图海和周培公带着几万生力军,与兰州的张勇夹击王辅臣,王辅臣只能龟缩在平凉城内。
图海和周培公首先打下了虎墩要塞,平凉已经成了一座空城。周培公经过和图海商议,炮轰了粮库,但他不忍再打了,因为城内有很多无辜的老百姓,周培公想要进城说服王辅臣投降。于此同时汪世荣也来到了平凉城内,周培公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居然说死了号称小张良的汪世荣,紧接着王辅臣投降了,周培公一介书生凭借一张利口说降王辅臣实在厉害。
后来,三藩彻底被平叛,康熙深恨王辅臣背恩负义,密旨令将王辅臣召进京师,准备凌迟处死。图海见王辅臣兀自欢天喜地预备入京“领赏”,他实在看着可怜,便暗暗地透了消息。因为他和周培公说服王辅臣投降的时候答应保王辅臣的平安。王辅臣却也不忍让图海受到牵累,醉酒之后,服毒而亡。图海因为此事受到了康熙的处罚。
写在最后
王辅臣若不反,康熙打吴三桂就不至于那么艰难,何况当时康熙对他可以说是解衣衣之,推食食之,他判了以后,康熙放了他的儿子,好让他将功补过,既往不咎,但他依然还是反了,康熙是准备凌迟处死他,但要图海带王辅臣进京再见他一面,想当面问问他一个人受恩如此深重,怎么会这么快忘恩负义,只不过图海提前透了消息,王辅臣选择了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