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覆没时军队分三部分,新军、八旗和巡防营,大部分都改编吸收。
清朝入关时是以八旗军为主,此后又把投降的明军编为绿营,这是清朝前期和中期的主要武装力量。到晚清,八旗和绿营都已经糜烂不堪,毫无战斗力可言。在太平军起义以后,为了镇压起义军,清政府又授权地方督抚和士绅自己招募勇营、团练和太平军作战,这也就是后来的勇营。
甲午战争之前,清政府把勇营按照西式操典进行编练,逐步改编为防军和练军。绿营则主要负责地方治安,至于八旗除了北京、东北部分部队也按照西式方法进行操练,有一定战斗力外,其他地方的八旗军完全成为摆设。
甲午战败以后,清政府意识到必须对原有的军队进行彻底改革,于是提出编练新军。此后袁世凯在小站练兵,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编练了北洋六镇。除了北洋六镇之外,清政府原计划在地方上也编练30镇新军,这样合计全国就是36镇新军。
另外清政府从八旗军中挑选精锐,按照新军进行训练,编为禁卫军和北洋第一镇。而地方上原有的绿营、勇营则选择精壮编为巡防营。
因为财力所限,到清政府覆没时,新军实际只编成了1个禁卫军、19个镇、18个混成协又1个标,总计在册人数154760(部分部队有番号无人数统计)。而巡防营因为是地方部队,因此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数据。
清朝覆没以后,新军和巡防营大多直接被改编为师、旅或警备队,这其中也包括了禁卫军和北洋第一镇。也有一些巡防营还是采取旧式名称和编制,比如像姜桂题的毅军,还有张勋的辫子军等等。至于残余的八旗军,则大多直接解散,就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