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昭和天皇裕仁究竟是发动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还是无辜的受害者?

昭和天皇裕仁究竟是发动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还是无辜的受害者?

1945年9月27日上午,一个身形瘦小的中年男人在随从的陪同下拜会了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双方在40分钟的会谈中并没有达成太多共识,但出于礼貌还是在临行前进行了合影,从而留下了这张“著名身高差”。

在这张照片中,高大的麦克阿瑟异常轻松,不仅连军帽都没有戴,而且还手叉后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身旁的中年男人却有些拘谨和谦卑,他就是日本的昭和天皇裕仁。

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客观评价和认识这位天皇呢?他究竟是不是发动侵华战争的元凶和罪魁祸首?接下来,文史不假为您竭力解答。

“天皇”是日本对于国君的特殊称谓,最早来源于遥远的神话传说,自称为神道教的教主和天照大神的后裔,履行着万世一系守护万民的职责。作为“神”的化身,历代天皇都没有自己的姓氏,基本居住在东京的皇宫内很少露面或者外出,普通民众都不知道他的庐山真面目。

从第一代神武天皇算起,到裕仁天皇时已经传承了124代,“菊花王朝”号称已有2600年的历史。表面看来,他显得“人畜无害”,热衷于海洋生物和理论研究,实际上却野心勃勃,甚至一手促成了针对东北亚和东南亚各国的侵略。对于中国而言,他的罪行就更是罄竹难书,甚至枪毙一百次都不为过。

熟悉日本历史的人都清楚,天皇在大部分的时间内都是不掌权的虚设君主,实权都在幕府的手中。直到明治天皇登基,才终于通过“倒幕运动”重新夺权,也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国家的近代化。

明治维新后,刚刚进入近代化的日本立即开启了对外扩张和侵略的步伐,制定了所谓的“大陆政策”。通过朝鲜战争、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等,成功将自身势力扩张到了朝鲜半岛和台湾岛。

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睦仁因病过世,患有智力障碍的皇太子嘉仁继位成为新一代天皇,史称大正天皇。作为他和贞明皇后的长子,裕仁很快就被册立为太子,从而逐渐走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裕仁自幼就酷爱军事,而且极其崇拜自己的祖父明治天皇,认为只有通过强军之路和扩张之路才能实现“皇国永存”。一战爆发后,他立即鼓吹日本应该积极参战,直接影响了当时的大隈重信内阁。

一战结束后,日本在巴黎和会上强行将原本属于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据为己有,从而实现了称霸东北亚。之后,裕仁急不可耐地前往欧洲各国学习和访问,在英国、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停留了数月之久,进一步见证了欧洲列强的军事实力。

在游历欧洲期间,大正天皇的病情突然加重,裕仁不得不提前返回了日本。从1921年开始,他开始代替父亲监国理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鼓吹并且推行了扩张之策,彻底确立了军国主义的制度。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嘉仁因病过世,裕仁终于登基成为了“昭和天皇”。为了改变自己国家资源匮乏和国土狭小的弊端,为了践行“大陆政策”的第三步,日本加大了对中国东北和蒙古的蚕食力度。

通过长期观察和私下接触,奉系首领张作霖成为了日本在华的代理人,借助日方势力在军阀战争中壮大。不过,这位草莽出身的张大帅往往都是“索取大于付出”,在资源、移民、驻军和铁路等问题上始终都坚持着底线。

1928年6月,趁着张作霖在直奉战争中败退之际,关东军的中下层军官竟然在他乘火车返回东北时预埋炸药,制造了一场足以轰动世界的“皇姑屯惨案”。这次“下克上”的事件虽然符合裕仁的战略规划,但却明显感受到了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于是,他通过逼迫首相田中义一和陆相白川义则辞职而进一步掌控了政府和军队。

“皇姑屯惨案”后,盘踞在中国东北的奉系并没有变得四分五裂,反而在张作相等老将的支持下由张学良迅速稳定了局势。面对家仇和国恨,少帅在1928年12月底公开通电宣布“东北易帜”,从此实现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

得知张学良“东北易帜”,裕仁竟然变得怒不可恕,甚至将手中的杯子摔碎在地。眼见中国东北已经恢复到了日俄战争前的状态,日本政府和军方都加速了自己的侵略步伐。

1931年9月18日,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和花谷正等基层军官再次“下克上”,越过参谋本部直接就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正式挑起了侵华战争。事件发生后,裕仁虽然有些不悦,但并没有约束军方,甚至还间接表明了支持之意。

为了缓解英美等国的压力,为了长期控制满蒙地区,裕仁希望建立伪满洲国以作为傀儡。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溥仪携皇后婉容和皇妃文绣长期居住在天津的静园,为了劝说他前往东北,土肥原贤二亲自前往游说,终于达成了一系列的秘密协定。

1932年3月1日,溥仪公开背弃了自己的国家,也背弃了自己的祖宗,在日本的扶持下建立伪满洲国。不过,除了日本和萨瓦多尔以外,世界上再没有第三个国家承认它的存在。

为了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关东军竟然先斩后奏,电告自己的政府说溥仪将于1935年进行“国事访问”。宫内省接到消息后,裕仁认为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有外国皇帝驾临,所以表态要高规格接待,甚至还组成了14人的“接待委员会”。

1935年4月6日,溥仪乘坐天皇的御用舰抵达日本横滨码头,上百架飞机组成了空中编队进行欢迎。除了锣鼓喧天和人山人海的欢迎仪式外,裕仁的弟弟秩父宫雍仁还亲自登船迎驾,将“日满亲善”的虚假场面渲染得淋漓尽致。

溥仪乘坐火车抵达东京时,天皇裕仁还在车站亲自恭候,可谓是“诚意满满”。据他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这样记载:

到了东京,裕仁亲自到车站迎接我并设宴,在我拜会后还专程回拜了我。我接见了日本的元老重臣后,还一起检阅了军队。

裕仁天皇除了盛装迎接溥仪,还带他一起检阅了精锐的近卫师团,甚至安排母亲节子皇太后出面陪同散步和聊天。除了以上的“高规格接待”外,伪满洲国一行人员全都住在赤坂离宫,以至于他们丝毫都没觉得自己只是“傀儡”。据研究伪满历史的张馨元介绍:

随行官员感慨,二圣联欢,盟谊弥坚金石,特书史册永增无上光荣。

这一趟日本之行,确实让溥仪感受到了久违的“尊严”和“面子”,甚至还萌生出要恢复满清帝国的幻想。然而,这终究只是南柯一梦而已,裕仁从来都没把他当作是真正的皇帝,傀儡终究还是傀儡。

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后,裕仁的野心并没有得到满足,进而又打起了华北的歪主意。1935年5月,日本又恬不知耻地提出了“华北自治”的要求,终于签订“何梅协定”向着建立第二个伪满洲国而努力。

1937年7月7日,日本驻军在宛平城外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以不断挑衅。期间,诡称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而要求进城搜查,立即遭到了中国守军的拒绝。作为前线一名区区的联队长,牟田口廉竟然下令炮击城内从而引发了卢沟桥事变。

在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在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推进都很顺利,引得裕仁“龙颜大悦”。除了嘉奖牟田口廉外,他还公开下诏慰问了前方的参战士兵,没羞没臊地表示:

乘胜追击,朕很满意,特赐褒奖!

国民政府虽然在正面战场进行了比较积极的抗战,但由于执行了片面的方针,导致华北、华东、华南和华中的大部分地区都接连沦陷。与此同时,日本还与德国和意大利组成了“轴心国”同盟,妄图联合起来瓜分全世界。

随着二战全面爆发,“轴心国”越来越受到了美国的约束。作为资源贫乏的日本,更是叫苦不迭,石油、钢铁和橡胶等战略物资完全依靠海上进口,“海上生命线”不断被压缩。

受此影响,眼见陆军“风光无限”的海军终于找到了机会,开始鼓吹海上生命线的重要性,甚至不惜偷袭美国珍珠港以挑起太平洋战争。不过,由于这份计划太过于大胆,立即就遭到了参谋本部的否决。

作为联合舰队的司令,作为一名赌性十足的赌徒,山本五十六还是将偷袭珍珠港的计划书越级提交给了天皇裕仁亲自圣裁。1941年10月19日,他在御前会议上亲自批准了这份作战计划,开始积极实施这项“作死计划”。

通过偷袭珍珠港,日本海军迅速取得了太平洋地区的优势,轻松占领了东南亚各国并且迫使美军全面收缩。不过,由于国力的巨大悬殊,这种短期优势并没有持续太久便宣告消亡。

1942年中途岛海战后,美军终于夺回了太平洋地区的海上优势,由战略防御转为了战略进攻。之后的瓜岛战役,日军非但没有夺回主动权,反而进一步拉大了军力差距,彻底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率先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也宣布投降,所谓的“轴心国”就只剩下了日本。之后,美国、苏联和英国在德国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首脑会议,杜鲁门、斯大林和艾德礼代表各自政府联合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期间,东条英机早已经辞职下台,甚至还隐姓埋名躲了起来。于是,已经老态龙钟的铃木贯太郎无奈担任了日本首相,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如何应对《波茨坦公告》。

作为曾经的海军将领,铃木贯太郎虽然贵为首相,但此时却得眼巴巴看陆军的脸色行事。因为,日本海军已经被美军清理殆尽,再也没有了同陆军对抗的资本和底气。

在御前会议上,陆相阿南惟畿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等陆军将领都反对投降,甚至还提出了“一亿玉碎”计划对抗同盟国。于是,铃木贯太郎只得在7月29日明确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战争仍然继续。

陆军和海军之间的争斗,天皇裕仁从来都是心知肚明的,只是为了相互制衡才不加干预。对于《波茨坦公告》,他并非没有心动过,只是担心自己的皇位不保才不同意投降而已。

1945年8月6日,杜鲁门总统终于不再犹豫,同意使用新研制出的原子弹去轰炸日本,天皇裕仁终于意识到末日来临。8月14日,他在御文库地下室举行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无奈同意投降并且完成了“终战诏书”的录制。

就在裕仁准备投降的同时,一大批的军国主义死忠粉依然还在叫嚣“决战本土”,犹如堂吉诃德一般。其中,以畑中健二、古贺秀正和竹下正彦为首的一批下层军官更是付诸行动,贸然闯入皇宫意图销毁那段录音,史称为“宫城事件”。

1945年8月15日,由裕仁亲自宣读的“终战诏书”录音向全世界播放,日本终于无条件投降了。只不过,他在这份投降书中并没有提到“投降”二字,更没有进行任何的忏悔,其中充满了诡辩之词:

曩者对美、英二国宣战,实亦出于庶几帝国自存与东亚安定。至若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领土,固非朕之本志。

日本投降以后,美军随即登陆并且进行了单独占领,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全权负责军事占领和战后重建。出于军事需要和政治考量,他不仅同意裕仁逃脱战争审判,而且还把天皇制也保留了下来,为今天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埋下了祸根。

裕仁的死罪可免,活罪却难逃,这也是所有同盟国的最后底线。于是,他只得揭下了千百年来天皇所具有的“神的面具”,通过发布《人间宣言》来承认自己普通人的身份,从此以后变得“默不作声”。

美国从日本撤军以后,裕仁很快就“满血复活”,还重新登台刷存在感。为了撇清自己的罪行,他竟然将自己装扮成了一名战争的受害者,还怪罪军方越过自己发动了侵略战争。

1989年1月7日,备受争议和指责的裕仁天皇终于在东京驾崩,太子明仁登基成为第125代天皇。为了风光大葬,日本外务省大力邀请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前来,其中也包括了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

尽管我国对于是否参加裕仁葬礼存在不同的声音,但为了顾全大局和重视邦交,还是派出了以外交部长钱其琛为首的代表团。在葬礼结束后,时任首相的竹下登发表了一段声明:

战争对邻国造成了重大伤害,这一侵略的事实不容否认。

明仁天皇登基时已经56岁,见识过了战争的残酷和罪恶。因此,他一改父亲那种居高临下和对外扩张的态度,严格遵从“虚位元首”的准则,向来都谨言慎行,而且客观对待历史问题。

2016年8月时,明仁天皇发表了一段视频讲话,表示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难以继续履职,希望得到国民的谅解,这被视为已经流露出了提前退位的意向。到了2019年4月30日,随着皇太子德仁继承了“三神器”,他正式成为了日本的第126代天皇,日本进入到了“令和”时代。

当然,这所谓的“三神器”并不是郭德纲在相声中提到的扇子、手绢和醒木,而是“天丛云剑、八尺琼勾玉、八咫镜”。这三件物品被天皇代代相传,分别象征着勇气、善心和智慧,也被视为是日本天皇的权力象征。

虽然裕仁的时代已经过去,但那段历史不应该被尘封不提,中日两国关系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欢迎您留言评论。#裕仁天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东北亚,侵华,无辜,国家,罪魁祸首,昭和天皇,中国,扩张,日本,战争,观点评论,天皇,溥仪,日本,裕仁,天皇裕仁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东北亚,侵华,无辜,国家,罪魁祸首,昭和天皇,中国,扩张,日本,战争,观点评论,天皇,溥仪,日本,裕仁,天皇裕仁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东北亚,侵华,无辜,国家,罪魁祸首,昭和天皇,中国,扩张,日本,战争,观点评论,天皇,溥仪,日本,裕仁,天皇裕仁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